早前筆者介紹過由律政司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調解為先」,今年的活動已經在5月24日圓滿結束。據筆者觀察所得,是次活動可以用「意猶未盡」去形容,事關跟上屆比較確實改善了不少,吸引了近八百人參加,可謂高朋滿座。
整個活動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日間活動,主要是探討不同議題的研討會。是次的主題是以「調解為先 潛能盡展」為題的論壇,探討了近年日趨普及的體育爭議調解、以調解促成交易等主題,亦安排了從事不同行業的人士現身說法分享對調解的經驗。第二部分是在黃昏時段的,分別是「調解為先承諾書」及「調解為先承諾書星徽獎勵計畫」的頒獎禮──律政司會分發徽號(「調解為先」承諾書徽號)予「調解為先」承諾書承諾人,供他們在其店鋪、銷售點及 / 或工作間展示。承諾人也可在其信箋抬頭及承諾人的其他刊物中展示該徽號,「調解為先」承諾書徽號用以識別「調解為先」承諾書承諾人,意味着一旦遇上糾紛,能夠優先考慮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爭議。
整天活動有最「破格」的部分,亦有令人「動容」的內容。首先,律政司的員工與一些資深調解員共同演出一套有關調解的短劇,以茶餐廳為中心,帶出調解能夠在生活廣泛地應用。為了確保質素,他們特別邀請了演員張達明擔任導演!雖然只有四十五分鐘的演出,其認真程度比舞台劇可謂不遑多讓。至於「動容」的一面,便是一名資深調解員與兩位視障人士的對話,通過短短十五分鐘的分享,全場觀眾都能夠深深感受到他們學習調解的心路歷程,充分體會到他們的毅力、決心和勇氣,這些都是一個專業調解員應具備的條件。
至於在黃昏時段舉行「調解為先承諾書」頒獎禮,據知已經累積超過六百家機構簽署;而首次舉行「調解為先承諾書星徽獎勵計畫」亦有四十多家機構符合要求, 可算是一個可觀的數字,令人鼓舞。
筆者認為,是次「調解為先」活動確實比以往更生活化、更貼地,而今年剛巧是特區政府推行調解的第十個年頭,是另一個新開始,筆者深信未來的活動將會進入另一個階段,比之前更熾熱。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