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廣州一個工作坊中作分享,認識了不少滿有愛心的朋友──到來的,都是為了支持廣州殘培教育發展基金會的工作。大家都相信,殘障人士和所有人一樣對社會有價值,值得擁有一切平等的機會。席間,有新認識的朋友提出三點:第一,相信通過教授英語公開演講,能夠賦予殘障青年更強的發展能力;第二,通過提供教育資源和工作機會等方式,可讓他們自立自強;第三,通過提供個人技能發展及職業推薦的渠道,可提高社會公眾對殘障人士的認識。
英語作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一直是國際間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學習和使用英語,對吸取人類文明成果、借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增進中外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故此,筆者同意通過教授英語公開演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有助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更重要的,是有機會了解文化差異,同時擴闊國際視野,栽培學生成為國際人才。
語言與文字的關係密切,相信不用筆者多言;而在學習、提升語言能力之餘,閱讀也是不容忽視的。執筆之時,筆者正在思考騁志發展基金和一眾熱心的「中大人」發起的「夢想閱讀計畫」的內容。計畫鼓勵孩子閱讀,學習正向思維和追求夢想。小時候我們通過讀書,閱覽到更遼闊的天空,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擁有更強大的選擇能力。
顧城的《門前》,正好代表了筆者此時此刻的感受:「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着,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撰文:葉少康
為2008北京殘奧會馬術比賽的香港代表,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創立「騁志發展基金」,以青年、殘疾人士、少數族裔等為服務對象,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他現時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同時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多項公職,包括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平等機會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等。
Posted on 28 Aug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