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綠意盎然

我們都是說故事的人

世界正在不斷被重構和更新,亦趨向多元並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人們開始從啟蒙時期的理性,回歸到自身的能動性,對話自我。人們可以用語言、符號去建構自己的故事,故事又延伸出意義,再建構新的故事。

 

 

上期曾經提到敘事治療──顧名思義,是敘說故事,以重塑意義。我們是生命故事的主要作者,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自我創造屬於自己的主觀故事,而非社會建構出來的規範。自己在不同生命階段演繹故事,包括與他人(如家族、家人、朋友、陌生人)的互動會產生故事,以及在社會環境(如學校、公司、博物館)建構的故事。人總是被故事圍繞,離開故事便彷彿失去意義。

 

 

話雖如此,我們未必能夠完全感知自己建構的所有故事,甚至記得大大小小的情節。正如看電影一樣,電影結束後自我回想,大概也是零星地記得幾句台詞、一兩個表情,以至幾個故事情節的畫面。因此,某些時候,當我們感覺被困住在某個「情節」中走出不來,敘事治療就有用武之地──敘事治療可以幫助我們將「支離破碎的聯想、夢和回憶的片斷」用「脈絡」編織成連貫而完整的故事,編寫潛藏的故事劇本,然後用來理解「本來毫不相關的經歷」和零碎的記憶。

 

 

我們是故事的編劇,可以選擇情節的演繹方式。我們可以不當困在「原著」中的受害者,可以是重新架構故事情節的主導者。不是嗎?我們何必被不必要的條條框框限制自己?我們可以藉着故事延伸的生命經驗,萃取出個人獨特的實踐智慧或經驗知識,超越社會加諸的限制。有些被人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故事,未必是必然的結果,甚至可以是「毫無關聯」,刪去吧,你的故事並沒有甚麼商業考慮。

 

 

我們都是「說故事的人」,我們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翁。從現在開始,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向,讓我們活得更精采。

 

 

撰文:葉少康

為2008北京殘奧會馬術比賽的香港代表,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創立「騁志發展基金」,以青年、殘疾人士、少數族裔等為服務對象,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他現時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同時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多項公職,包括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平等機會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等。



Posted on 26 Feb 2019.

Tag cloud:

敘事治療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