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做到像狗一樣,最後換來的只是滿身疾病。」一位公司職員近日裸辭離職,臨別前在farewell飯局上的一句話,引起在場同事唏噓,亦令旁聽者陷入深思,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努力就會成功」是真理,還是一種被時代過度神化的信念?
事件主角離職前,已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加班成為日常。他透露,辭職並非因為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而是身體開始響起警號:「再這樣下去,倒下的不是事業,而是我的健康。」
事主表示,想起朋友圈中有兩位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朋友,恰好反映出現代職場人士常見的兩種選擇。
朋友A是典型的「內卷族」。在全職工作之外,他還兼任兩份自由職業,每日睡眠不足四小時。他的Instagram上充斥着會議照片、加班自拍,以及各類「自我增值課程」的證書影像。A直言目標明確:「必須趁年輕全力以赴,在35歲之前買到屬於自己的第一套房產。」
與之相對,朋友B則奉行「躺平哲學」。他準時下班,假期絕不處理工作相關信息,大部分工資用於潛水課程、旅遊及觀看演唱會。B認為,人生應該用來體驗快樂,而非被工作填滿每一天:「A那種並不是生活,而只是生存。」
近年,「內卷」成為網絡熱詞,用以形容人們在激烈競爭下,不斷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以避免被淘汰,但成果卻未必與付出成正比。與之相對的「躺平」,則是拒絕無止境的競爭,以最低限度的努力維持生活質素。
香港職場普遍存在「怕輸文化」,不少打工者擔心稍微放慢腳步,便會被後浪趕超。然而,選擇躺平的人則質疑,將所有時間換取金錢,最終卻用金錢去挽回健康,是否值得。
事件引發大量網民留言討論,有人指出:「即使做到百分之一千,公司仍可能辭退你,所以最重要是過好自己的生活。」亦有人以親身經歷作警示:「我三十多歲時同時兼職三份工作以供樓,如今五十歲已滿身病痛,雖然有錢,卻無法享受生活。」
也有較為理性的聲音認為,兩種極端的生活方式未必適合所有人,最重要的是量力而為:「活在當下固然重要,但亦需要有儲蓄及養活自己的能力。」
心理學家指出,長期過勞會令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長時間維持高水平,增加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健康風險。
醫學研究亦顯示,工時過長與心臟病及中風風險存在直接關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週工作時數不應超過55小時,以保障身體健康。
無論是A的「全力衝刺」,還是B的「及時行樂」,本質上都是個人選擇,並無絕對對錯。關鍵在於,每個人是否清楚自己想要過怎樣的人生,並且有能力承擔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人生並非百米短跑,而是一場長跑。懂得調節步伐,或許才是走得更遠、活得健康的真正關鍵。
AXA China Region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
14 Aug 2025
Feng Yuan (China) Co., Ltd.
28 Jul 2025
Wing Fung Optical International Ltd
25 Jul 2025
Wing Fung Optical International Ltd
25 Jul 2025
萬邦珠寶有限公司
21 Jul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
Easy Job Centre
18 Aug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