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職趣事

牙醫由鐵飯碗變鐵棺材 畢業生大呻:「讀全港最難入嘅科 但過住連洗潔精都買唔起嘅人生」
25 Jul 2025

 

在外界眼中,港大牙醫學科是榮譽象徵,連續多年躋身全球三甲,今年更登上世界第二。然而,對不少年輕牙醫來說,這份光環背後,卻是另一番無奈與失落。

 

近日,一名剛畢業一年的港大牙醫在社交平台發文,引起廣泛共鳴。他自述畢業後的生活與預期天差地遠:「洗完地望住鏡,問自己點解拎咁多5**,今日卻要過住連洗潔精都買唔起嘅人生?」這番話道出許多新晉牙醫的共同處境,也揭開了行業結構性問題的冰山一角。

 

昔日「黃金行業」今日跌入冰點 行業收入大縮水

中學時期,老師和家人都認為牙醫是高薪穩定的黃金職業,成績好自然應該報讀港大牙醫。但現實並非如此簡單。該畢業生指出,過去幾年香港牙科行業整體生意額大跌五成,診所門可羅雀,不少人選擇北上到深圳看牙,價錢只需香港三分之一,服務更附送接送。

 

更令人沮喪的是,內地牙醫可以在香港積極落廣告吸客,而本地牙醫卻受限於法例,連宣傳自己都困難。他坦言,這場競爭根本「唔公平」,每日見到內地牙醫搶生意,自己卻只得無力開門等walk-in,感覺被逼入絕境。

 

 

「政府工」不再是避風港 年輕牙醫爭崩頭仍無門而入

在私人市場困難重重,不少牙科畢業生轉向申請政府職位,冀求一份穩定工作。然而,政府職位數量有限,未能吸納所有畢業生。結果,九成新晉牙醫在等待、競爭與焦慮中掙扎求存,每日無case上陣,連基本生計也成問題。

 

這名牙醫形容自己活在一個「高學歷 × 低收入 × 高焦慮」的荒謬生活模式,與昔日被寄予厚望的專業身份形成強烈對比。

 

開診所門檻高風險大 自由變成自殺

曾經,開設自己診所是許多牙醫的夢想,象徵著專業自主與經濟自由。但如今,夢想變成賭博。他指出,診所裝修、租金、器材、人手樣樣花費不菲,在行業生意大幅萎縮的情況下,過去兩年新開診所的牙醫中,有一半蝕本甚至結業。

 

他直言:「開Clinic唔再係自由,而係自殺」,冇背景冇資本,連輸的資格都沒有。

 

不敢拍拖、不敢回校演講 專業光環崩塌 尊嚴成最大傷害

除了經濟壓力,這名牙醫最難接受的,是身份上的自我懷疑。他坦言,連拍拖都不敢,怕被問到職業時要解釋為何「咁頹、咁窮」。同樣地,他不敢回母校分享經驗,擔心面對學生的提問:「牙醫係咪冇前途?係咪唔應該讀?」

 

這些質疑讓他開始懷疑自我價值,甚至幻想如果當年18歲直接出來賣保險,可能今日生活更穩定。他說:「原來讀書叻,唔代表有出路,叻得太早,只會比現實打得更肉赤。」

 

 

港大牙醫學科全球第二 學術榮耀與基層落差並存

儘管牙醫界面對重重挑戰,港大牙醫學科仍在國際舞台上獲得佳績。署理院長金力堅教授表示,今年榮登全球第二,是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充分體現教研與服務的專業承擔。

 

但對基層牙醫而言,這份榮耀並未為他們帶來實質保障。他們依舊要在困境中自力更生,尋找出路。

 

新制度上路 牙科畢業生須先實習 增臨床經驗助未來執業

根據2024年《牙醫註冊(修訂)條例》,本地牙科畢業生由今年4月起須進行為期12個月的實習,期間獲臨時註冊,並以合約形式聘任,每月薪金約35,505元。實習內容涵蓋學童牙科、緊急牙科、醫院牙科等多個部門,由資深牙醫督導,務求讓畢業生在實戰中掌握技能,提升溝通與應變能力。

 

非本地牙醫若通過香港許可試,亦需接受類似評核,視乎個別情況可縮短或延長實習期。此舉旨在加強牙科人手,紓緩公營壓力,同時協助新晉牙醫更好融入香港執業環境。

 

雖然政策方向漸見調整,但年輕牙醫面對的挑戰依然艱鉅。在學術與現實之間,他們正嘗試尋找屬於自己的立足點。

 



好工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