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職趣事

職場新詞「安靜崩裂」 即使努力工作 內心卻早已疲憊不堪
21 Jul 2025

 

 

近年全球經濟放緩,打工仔面對的職場壓力日益沉重,一種名為「安靜崩裂」(quiet cracking)的隱性危機正悄悄蔓延。這種現象不像辭職或公開抱怨那樣明顯,更像是員工在沉默中逐漸失去動力與熱情,最終心力交瘁。

 

「安靜崩裂」可想像成一隻表面完好的碗,其實早已有裂痕,只是一直默默承受壓力,直到某天終於碎裂。據美國人才培訓平台TalentLMS的調查顯示,54%受訪者曾經歷這種心理狀態,甚至有20%表示自己「經常或長期處於這種狀態」。

 

不是不做事,而是沒心機

 

與「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不同,「安靜崩裂」不是有意逃避工作,而是即使努力工作,內心卻早已疲憊不堪。員工依然準時上班、不喊苦、不請假,但心態上已經「唔再投入」,情緒低落、效率下降,甚至出現離職念頭。

 

這種現象近年在全球普遍出現,特別在經濟不穩、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更為嚴重。員工一方面擔心被裁員,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被AI或技術淘汰,只能強撐下去,卻逐漸失去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感。

 

 

四大主因導致「安靜崩裂」

 

1.     前景不明帶來不安: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人對現職有一定安全感,但只有六成人對公司未來有信心,近兩成人更不確定自己是否能長期留在現崗位。

2.     經濟與工作壓力夾擊:面對通脹、裁員潮,加上工作量日益增加、上司期望模糊,員工壓力持續升溫,易陷入疲倦與焦慮。

3.     與上司關係疏離:有47%曾經歷「安靜崩裂」的員工表示,他們覺得主管完全無視自己的感受與困難。

4.     缺乏學習機會與正面肯定:超過四成員工過去一年未曾接受正式培訓,而有「安靜崩裂」經歷者中,只有26%感受到來自公司的肯定(相比之下,沒有崩裂經歷者有80%感到被重視)。

 

如果你也有共鳴,可能已經在崩裂邊緣

 

許多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感到壓力大、無助又沒被理解,逐漸陷入「有做冇心機」的狀態。調查亦顯示,有近三成人表示工作量已嚴重超出負荷,而15%甚至不清楚自己工作的具體內容,令情緒更加低落。

 

若情況持續惡化,最終可能出現「報復式離職」在公司最忙、最需要人手的時候突然離職,以造成最大衝擊。這種情緒性的離職方式,在Z世代員工中特別常見。

 

作為僱主,應如何應對?

 

「安靜崩裂」雖然難以察覺,但對企業的傷害極深。一旦員工集體喪失熱情,不僅影響團隊表現,更會削弱企業創新力與向心力。以下是三個應對方法:

 

1.     投資員工成長與學習:有計劃地提供進修與技能提升機會,讓員工看見自己的發展空間,自然增強信心與歸屬感。

2.     提升主管管理能力:強化管理層的溝通技巧與同理心,定期一對一面談、了解員工真正的需要。

3.     建立肯定文化:即時讚賞與認可,不論來自上司或同事,都能大幅提升員工的動力與投入感。

4.     明確角色定位與分工:清楚劃分每位員工的職責與目標,避免重工或無謂壓力,同時提供資源舒緩壓力。

 

企業要解決「安靜崩裂」問題,不一定需要大改革,但必須真誠聆聽員工聲音,並持續在「傾聽、支持、投資」三方面投入。

 

 



好工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