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按揭證券公司助中小企渡難關於4月中旬所推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畫,雖然要求申請貸款的中小企老闆須簽私人擔保上身,但無礙計畫反應,不足3個月按證累計收到的申請直逼1.2萬宗,涉及總貸款金額超過200億元。
據按證的統計數據顯示,特惠貸款計畫由4月20推出至7月10日為止,按證累計接獲11750宗申請,涉款金額達202.23億元,較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於6月22日在《匯思》中提及的約8600宗及涉款約160億元分別再增約37%及26%。期間,按證累計批出的申請則有11565宗,涉款199.52億元。
參與銀行方面,恒生(011)表示,截至7月中,該行累計收到約3800宗申請。渣打香港則指,該行接獲保特惠貸款平均每宗申請貸款金額約170萬元,並指該行為九成信貸擔保計畫市場份額最大的參與行,平均每宗貸款金額亦為170萬港元。另兩家大型銀行未有透露特惠貸款相關申請數字。
東亞銀行(023)總經理兼企業銀行主管徐振文稱,即截至上周五(17日),該行累計收到特惠貸款的申請宗數為1800宗,涉及貸款總額14億元,申請的中小企涉及各行各業,大部分申請貸款額介乎逾100萬至200萬元,而該行已提交予按證的申請則逾600宗。
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指,未見代表商界的立法會議員對特惠貸款計畫有任何投訴,但有議員希望銀行可再次延長中小企貿易融資還款期,並已去信財政司司長反映意見。
對於特惠貸款今後的需求,有業界人士坦言,由於疫情轉差,中小企「根本睇唔到前景,借錢都無用」,而且借特惠貸款要簽私人擔保,若然公司無能力還債,中小企老闆就要上身,屆時可能要賣樓償還債務,有些客戶因此褪軚。在這環境下,特惠貸款需求料將減慢。不過,市場人士指,中小企向銀行借款要簽私人擔保為慣常做法,除非中小企能提供很多磚頭,只是特惠貸款標榜政府百分百擔保,遂令人誤以為毋須上身。
Tag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