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心流經驗對你而言過於虛幻或唱高調,快樂方程式還有一個法寶──「感恩」。每天晚上睡前花十分鐘,回想一整天發生的事,不論事件大小,寫下至少五件值得感謝的事(真的寫下來,別只是用想的)。剛開始時,覺得彆扭是正常的,但至少堅持兩星期;如果覺得有幫助,延長至一個月或更久。
還有個「進階版」的感恩練習,這個版本費事之處是你需要一個真正的對象,再加上不算少的勇氣。相對地,只要你真的願意去做,凡是親身體驗過的人都可以保證它魔法般的效果。
首先,選擇一個對你生命相當重要、但你從來沒有機會向他好好道謝的人物,然後寫下一段感激的話,不用太長,也不必急着完成,可反覆修改到你覺得差不多為止。最後,找個時間約你想要感謝的對象碰面(但不要告訴他你的真正目的),並確定有充裕的相聚時間。見面寒暄後,將你寫的文章當着對方的面慢慢唸出來,給予對方足夠的反應時間。這個練習對擅長於表達的美國人來說也很害羞,我們自然更加會覺得難以啟齒;然而冒險一次是值得的,套用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的一句話:「我不需要做實驗,也知道它的威力。」
感恩一詞,源自於拉丁文Gratia,意為慈悲、好心和感激。感恩同時是自我實現者的核心特徵,他們具有一而再、再而三去感激、精神飽滿、敬畏、快樂、好奇等特徵,這使得他們常常獲得愉快,從而促進個人幸福感。這是一種積極情緒,同時與眾多其他積極情緒相關,如滿足、幸福、自豪、希望。因此,懂得感恩的人,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快樂和滿足感會相對更多:在漫長的人生裏,比起着眼於磨難和悲傷,他們更願意去發掘快樂。儘管身處逆境之中,他們依然能體驗到他人的關心和愛,懂得發現苦中的一點甜。
或許,人的一生本來就是始於痛苦,亦終於痛苦。我們永遠沒法擺脫苦難,快樂也並不是避開苦難,而是不受制於苦難。苦難路途漫長,我們總會遇上一些同路人,而快樂就是來自於他們的陪伴、理解和幫助。當你敞開心扉,微笑面對世界時,世界也會微笑對你。所以,謹記常懷感恩之心,不要忘了表達感謝。
撰文:葉少康
為2008北京殘奧會馬術比賽的香港代表,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創立「騁志發展基金」,以青年、殘疾人士、少數族裔等為服務對象,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他現時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同時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多項公職,包括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平等機會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