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在香港和內地工作都各有好處,有人讚揚香港職場中,上司和下屬能夠打成一片。以下嘗試運用Hofstede的文化維度理論,去分析香港的職場文化和特性。
荷蘭心理學家格爾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在多年前邀請五十三個國家的IBM員工參與價值觀的問卷研究,並且他將「文化」以五個不同的指數來加以解釋。Hofstede的文化指數為:權力距離、個人主義 / 集體主義、不確定性規避、男性化 / 女性化、長期取向 / 短期取向。
透過霍夫斯泰德的分析,香港在「不確定性規避」指數的排名相對較低。低度的「不確定性規避」排名表明一個社會容忍不確定性和自由的意見。香港人一向追求高效的工作效率及明快的節奏,而利用這種特性,在香港的職場裏,更願意承擔更大風險去換取更大的回報。而香港在五個的文化指數中,「長期取向 / 短期取向」為最高排名,這代表香港人更重視長期取向。這個指數表示該社會着重時間觀念和堅持的態度;也就是說,香港人更重視長遠利益及持續發展,如果當下沒有足夠能力或資源,會想辦法克服障礙,達成目標。在「個人主義 / 集體主義」指數中得分為25,反映香港人傾向集體主義,無論是家庭、機構、還是社區,香港人重視「群體」的成員是否忠誠。在香港機構文化中,強調關係協作及團隊合作精神,同事們全情投入是至關重要的。公司希望培養出員工強大的向心力,每位隊員都對群體的成員負責。在「權力距離」指數得分為68,略高於平均數。這顯示社會不同階層的權力和財富有一定距離。針對公司內部文化而言,上下級溝通較注重效益,以目標為本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不過,不少管理層為了鼓勵創意而營造出更開明的工作氣氛,令員工更樂意地提出多元的建議。
員工如要更快融入不同職場文化,第一步是嘗試用本地方言與同事多溝通交流,從而建立更廣泛的人際支援網絡;第二步是常保持着自我增值的習慣,在職場上保持競爭力,相信任何界別人士亦可很快融入不同機構的文化。
撰文:郭俊明(Louis Kwok)
現任香港都會大學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高級講師、香港人才管理協會執行幹事、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資深會員,從事高等教育領域工作超過十六年,為工商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學生提供培訓。亦負責多個項目的課程認證、新項目開發和課程領導。擁有人力資源專業資格,在人力資源領域擁有超過十年的經驗,例如在大型公司的培訓與發展、績效管理和組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