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多個行業,政府日前宣布今日起再度放寬表演場地的人數限制,由原定可容納人數的五成放寬至八成。不過演出業協會昨表示,即使場地放寬至八成,對中小型表演項目來說,仍有機會蝕本,促請政府盡快全面開放表演場館,不要再「擠牙膏式」處理。協會又期望政府向演出業從業員提供協助,落實場租紓困措施,以及向業界提供支援基金。
演出業協會主席陳淑芬昨表示,根據協會統計,過去一年有超過三百場演唱會及世界巡迴演出取消或延期,早前康文署亦暫停開放多個表演場館,導致本地藝文產業一度停擺,不少表演者失去收入,部分台前幕後從業者為保生計,更轉投送外賣及物流公司等臨時工作,形容業界損失慘重,正處於「超級寒冬期」。
她續指,雖然當局上月重開表演場館,並宣布今日起所有表演場地設施的入座人數,由原定可容納人數的五成放寬至八成,但政府的放寬措施並未能讓業界鬆一口氣,因觀眾數量銳減,行業的基本收支平衡已構成風險,加上收入變相「打八折」,部分團體會選擇先觀望情況,暫不考慮現階段復工,認為業界面對的困境將威脅過萬名從業員的生計,未能令人安心。
現時舉辦演唱會,主辦商除了要支付台前、幕後、前期、後期等不同項目的費用,還需向康文署繳付場租,並繳付兩成票務收入作分紅,使業界更難在人數設限的表演中達至收支平衡。
演出業協會副主席許冰心表示,今年二月起多次向政府商討業界的紓困措施,例如寬免上繳場租的比例安排,但至今仍未落實,只回應部分訴求。該會期望,隨著本地疫情緩和,政府能提供更多紓困措施,助演出業能盡快籌備表演,協助從業員全面復工。
協會重申三大要求,包括全面開放表演場館、落實場租紓困措施,以及向業界提供支援基金,期望政府不再為表演場地人數設限,以及調低分紅比例,從而協助從業員全線復工,減低業界的營運成本。
另外,被問到會否擔心「港區國安法」生效會限制業界的創作自由,許冰心表示,相信香港是法治社會,認為國安法剛推出,很多細節都暫未清楚,並強調協助業界全面復工是協會的首要關注點。
Tag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