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現時很多人會將Soulmate理想化。近年新興的靈性學說甚至將Soulmate提升到是「命中註定」、「前世姻緣」或「命運共同體」等層次。可是很多人愈是將Soulmate神化,愈感到很難找到,愈易感到失望沮喪。
根據網上平台Marist 2011年的一項民意調查,73%的美國人相信有Soulmate,而四十五歲以下的人有79%,而四十五歲以上的人有69%。或許是大眾傳媒的渲染,或者現代人在感情生活上的空洞,都令人對Soulmate變得趨之若鶩,甚至覺得是感情路上的終極追求。
一般說,Soulmate(或者叫心靈伴侶、知己、better half等)是指與之相處有深深的或是天然的親和感的人,可以是兩者之間的相像、認識、默契、愛、浪漫、友情、親密、靈性或配合度與信任。關係不是由石頭變出來,而是慢慢地,經過長年累月去經營出來的。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識,需要時間、耐性和專心。很多人對友誼不專心,沒有花時間和精神去建立,何來Soulmate呢?相信「命中註定」,也不代表脫離現實。現實是,在關係裏,雙方不可能避免爭吵與不愉快,有的時候還會有較為激烈的情緒反應,其實並不會降低雙方的情感程度,反而透過衝突來協調去解決問題,更能彼此了解,反映出「愛之深責之切」,這叫做「磨合」。大抵上,我覺得Soulmate有三個最大條件:
一,共鳴:比「認識」高一點層次,能夠共鳴朋友所思所想,當中可以包括價值觀、關係觀、信仰、理想和生命的追求。不一定要完全認同,但要明白和肯定,甚至鼓勵你的朋友。
二,幫助朋友做回自己:首要是認識他是誰。進一步就是讓朋友可以在你面前安心地開放自己,表達自己,成為真正的自己,不用假裝,不用修飾,不用討好你。
三,堅持:一段長久穩固的關係,仰賴雙方的堅持。友誼如春夏秋冬,有歡笑有吵鬧,看透對方的優缺點,都依舊選擇去愛、去包容不完美,這才能成就美好的友誼。
我覺得所謂心靈相通或前世註定就過於神化了。簡單地就,一個待你好的人,不會二十四小時令你快樂,而是可以幫助你成長的人。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愛,要勇敢》、《工,唔係咁打》、《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