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數位化進程加快,線上仲裁(Online Arbitration,OArb)逐漸成為國際商業爭端解決的新趨勢。過去,仲裁多依賴面對面會議與紙本文件,但新冠疫情的爆發迫使全球仲裁機構迅速轉型,例如2020年疫情高峰時,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及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CIETAC)等機構開始廣泛採用線上聽證和電子文件交換,讓來自世界各地的當事人即使無法親自出席,也能順利參與仲裁程序。這種轉變不僅提升了效率,也大幅降低了差旅和行政成本。
線上仲裁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許多仲裁機構投入資源建設專屬的線上平台,例如WIPO(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推出的電子案件管理系統,支援文件上傳、線上開庭和電子簽章。這些平台不僅支援多語言界面,還能根據不同法域的規則自動調整程序,方便處理跨境案件,更先進的系統甚至引入人工智能協助文件篩選、證據分析和程序管理。舉例來說,部份平台能自動提醒當事人重要時限,或預測案件可能的走向,減少人為錯誤並提升決策效率。
線上仲裁的優勢十分明顯。首先,程序更加高效,許多簡易案件能在六十至九十天內結案,遠快於傳統仲裁,例如2023年CIETAC約有三分之一的案件完全在線上完成,平均審理時間縮短了20%。其次,線上仲裁極大提升了便利性,當事人無論身處何地,只須透過網路即可參與程序,這對於全球分佈的企業與個人尤為重要。此外,線上仲裁通常比法院訴訟更具保密性,能有效保護商業機密。以WIPO的智慧財產權爭端為例,許多跨國企業選擇線上仲裁以確保技術資料不外泄。
儘管如此,線上仲裁也面臨挑戰。首先,各國法律對電子證據、電子簽章及線上裁決的認可程度不一,部份國家尚未完善相關規範,例如某些國家對於線上仲裁裁決的執行力仍有疑慮;其次,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成為關鍵議題。2022年,歐洲某仲裁平台曾發生資料外泄事件,引發業界對資安的高度關注。此外,部份當事人或仲裁員對數位工具不熟悉,可能影響程序的順利進行。
展望未來,隨着AI、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進一步應用,以及各國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線上仲裁將持續擴大其應用範圍。越來越多國際機構和企業已將線上仲裁納入標準爭端解決方案,預計未來將成為全球商業與法律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