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反修例示威活動持續,訪港旅客人數大減,市民消費意欲轉差,進一步影響零售市道。本港八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二百九十四億元,按年大跌兩成三,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單月按年跌幅。非日用品類的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按年大跌四成七,其次為衣物、鞋類跌三成二;相反日用品如肉類及鮮果等各有一成升幅。而首日十‧一黃金周的訪港旅客逾五十四萬人次,按年大跌四成半。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呼籲業主減租,又期望政府寬減電費和差餉,紓緩零售業情況。
政府公布,八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二百九十四億元,按年下跌兩成三。政府發言人表示,八月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單月按年跌幅,較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在一九九八年九月錄得的跌幅更大。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今次為本港零售市道二十多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打擊,「尚未看到曙光」。她指去年九月的基數稍為回落,預計九月跌幅不會高過八月,「但不代表市道回復,料十月情況會較八月更差」。
連月示威衝突未停,前日是十‧一黃金周首日,但未如往年有大批旅客。根據入境處數字,十月一日有五十四萬四千多人次出入境,比去年同日的九十九萬四千多人次,大跌四成半。當中入境人次僅三十二萬六千五百多人次,按年減少逾五成。若只計內地客,只得九萬三千多人次來港,較去年二十四萬七千人次少逾六成。另外,今年十月一日出境人次得二十一萬七千九百多人次,亦比去年三十三萬八千七百多人次少大約三成半。
她透露,黃金周首日店鋪沒有營業的情況嚴重,部分就提早半日關門,當日沒有開鋪的零售店,按個別行業高達三成至八成,「更有生意規模不小的化妝品店全線關門」。
她認為,政府整體紓緩措施不足夠,期望政府寬減電費和差餉。而租金是零售商最大開支,大多零售商都為私人業主及大型地產商的租戶,她呼籲地產商減租,「好需要他們一同幫手」,倘若業主不作紓困措施,零售商面對的壓力會好大。
香港化妝品同業協會會長何紹忠認為,情況較〇三年沙士更差。他形容,十月一日關門情況像休業一天,「沒有黃金周,不能用黃金周形容」。
當局表示,除了經濟狀況欠佳令消費情緒疲弱外,亦反映本地社會事件對訪港旅遊業及與消費相關的活動構成嚴重干擾。政府發言人又指,因經濟前景轉差和涉及暴力的示威活動繼續拖累消費情緒及訪港旅遊業,零售業銷售在短期內料會持續低迷。政府會密切留意相關情況,以及對勞工市場和經濟的影響。
Tag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