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Hot industries
    • Banking & Finance
    • Hotel & Catering
    • Retail & Beauty
    • Healthcare & Social Services
    • Property and Construction
  • Recruitment day
  • Who's hiring
    • Recruitment agencies
    • SME Directory
  • JobMarket Job Fair
    • Upcoming Job Fair
    • Past Job Fair
  • 職趣事
  • 講僱視
  • Learning
  • Loading
  • JobMarket job fair
  • Career news
  • Feature
  • CSR 星級情報
  • 職趣事
Home> Column > 我沒有動力找工作了!
我沒有動力找工作了!

Lawrence垂頭喪氣地放下書包,整個人軟弱無力地坐在會談室的沙發上,拋下一句:「我沒有動力找工作了。」諮詢師說,「你慢慢告訴我發生了甚麼事情。」

 

「我雖然只是一個應屆畢業生 ,但也是就讀於香港三大學府之一。可惜,由去年9月至今已經發出了超過一百份簡歷,都沒有一家公司聘請我。期間縱使有面試機會,但是每次面試後,都只是被敷衍回家等通知。」Lawrence 歎了一口氣,吐的苦水一發不可收拾。「我都已經盡了力!沒有揀擇,盡量甚麼類型的工作安排也肯接受。有時候我都會問:自己是否一個廢人呢?」

 

「上次跟同學聚會,每位同學都已經找到工作,甚至已經有儲蓄去旅遊的計畫。而我直到現在都還未找到工作。何故大家的際遇會那麼的不同!」「自責」和「無助」的情緒,令他聯想起與媽媽的爭執——「現在媽媽每次見到我留在家中,也會開始冷言冷語。她可能覺得我就如同蛀米大蟲一樣。她更時常責問我『整天留在家不用找工作嗎?』」

 

「傷心」、「委屈」、「不被理解」的感受終找到一個出口申訴,「其實他們知否現今世代找工作,只需要安在家中,通過電郵交簡歷就可以爭取面試的機會。不像以往她們的年代,需要扣門拜訪才可以有機會找到工作。我真是有很努力爭取過。但是個天好像很討厭我,不給我一點機會,我究竟可以如何處理?我知道爸爸即將退休,我有需要負起照顧屋企的責任。我自己也希望可以給予家人最好的生活。但偏偏事情總是事與願違 。難道我真的要一直失業下去!」

 

「Lawrence,面對失業,好容易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心情會感到患得患失。本身失落自責的心情和負面思想又得不到家人的理解,這種種都令你產生了龐大的無力感和無助感。」諮詢師的話,反映了Lawrence的情緒狀態。Lawrence不斷點頭,眼泛淚光。

 

「其實我從小開始便努力讀書,升上大學,都是因為他們只有我這個兒子。爸爸媽媽很疼愛我,所有資源都放在我的身上。他們平時自己一直『死慳死抵』,我真是很想盡快找到工作,可以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此時,Lawrence覺察到自己內心的期望了。 諮詢師點點頭,表達對Lawrence的理解,溫柔地說:「從你之前滔滔不絕地描述你的困擾,急促的聲調和語氣,面部拉緊的肌肉,都顯示了你這一刻承受着龐大的壓力。這些超出你能夠負荷的壓力會,增加你的抑鬱、焦慮情緒,進而又再刺激你的負面思想。根據認知療法理論,這些想法很容易引致成你的抑鬱三聯徵——對自己、環境和未來的消極評價。例如你剛剛描述對自身產生懷疑 (「自己是否一個廢人」);對周圍環境世界只會片面詮釋(「何故大家的際遇那麼不同」、「媽媽覺得我如蛀米大蟲」);對未來更加會傾向負面預想 (「難道我真的要一直失業下去」)。」Lawrence 不斷點頭,全身的肌肉也慢慢開始放鬆下來。

 

香港生活節奏急促,近年更因為社會環境、疫情等影響,令大家在生活上面對更大的挑戰。壓力本身的正面作用,是推動我們更有效地發揮個人能力和資源去完成你的目標。但是如果壓力過大,令自己心情愈來愈低落,就會開始影響你的分析與判斷能力,甚至阻礙你應對困難的才能。當我們壓力過大時,思想、情緒和行為便會產生相互作用,有時甚至會降低自身的應變能力,令問題愈來愈被放大,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每況愈下。所以,我們時刻都要留意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態,例如身體上出現無故頭痛、睡眠問題、肌肉酸痛、疲倦、胸口痛、性欲減退、腸胃不適、容易感冒;心理上產生了焦慮、坐立不安、失去動力、煩躁的感受;又或是突然變得暴飲暴食、失去胃口、發脾氣、酗酒、吸煙、吸毒、減少運動、不想見人等,這些都可能是一些過大壓力的先兆甚至警號。

 

如你發現自己也在這種狀態下,請你增加一些紓緩壓力的活動。若情況不見好轉甚至每下愈況,而且已經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請你盡快尋求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協助。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永遠都是先認知它、正視它,而不是先逃避它。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Posted on 18 Feb 2022.

Tag cloud:

失業 搵工 精神健康
没有上一篇 我是否應該辭工?尋解聚焦理論

JobMarket

  • About us
  • Site map
  • Privacy policy
  • Terms of Use
  • Important Notice

Jobseeker

  • Jobseeker login
  • Contact us - jobseekers
  • Salary Index
  • Terms and Conditions
  • Help

Recruiter

  • Existing customer login
  • Advertise a job
  • Contact us - recruiters
  • Terms and Conditions

Mobile app

JobMarket Magazine

(Published every Tuesday and Friday)
  • Advertising Hotline : +852 3181 3181

    Email: [email protected]

  • Customer Service Hotline : +852 3181 3322

    Email: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18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This site is best viewed at 1280x1024 screen resolution with Internet Explorer 9.x or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