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理解時間,都是綫性觀念,時間流逝,一去不返。但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如同造物主,左右手把玩時間:時間既可有多重層次,更可以倒行逆走。他以類似哲學的循環時間觀,套用於《天能》(Tenet)的敘事上,可謂能人所不能,只有路蘭能。倘若你開始願意去理解《天能》的時間軸敘事,被灌輸的訊息愈多,便更加困惑於無法盛載。整齣電影就像英文片名Tenet一樣,正向與逆向都是一種方式,我們從其中找到樂趣。回到一開始,才發現前半段處處都是伏筆,為了服務後半段。
倘若你也跟我一樣,在看完整齣電影之後,透過Neil與主角的對話,開始解析起先前的劇情脈絡,梳理故事大半的人物情誼,這才發現導演早在《凶心人》(Memento)中細究的敘事樂趣,又重新活在這齣電影裏面。Neil這個角色在面臨自身生命將亡的終章之前,依舊願意坦然說出「該發生的終究會發生」。並不是每個人都像《迷幻列車》(Trainspotting)的Ewan McGregor能開懷大叫「我選擇不選擇」,每個人的當下都是選擇,還能慷慨揮別青春,進而向世界宣戰的都是英雄,不一定是我們,所以我們更崇敬Neil。他有他自己的故事,選擇他自己的結局,他是英雄。
腦海裏開始出現一連串字句:熵定律、事物的逆向反應、從熱火倒轉至寒冰,從新鮮到腐爛、先果後因等,所以傷口會復原,子彈會從彈孔內回到彈夾。還有祖父悖論:如果你回到過去,想要殺死自己的祖父 …… 但你一定會失敗,因為宿命早已發生,你在無所憑藉的時空下,還是只得迎接自己的到來。
看罷電影,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對人才的看法,是人的能力及質素能不斷通過修養及學問提升而變化。《孟子》的心學傳統一直影響宋明理學及王陽明致良知之學成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學,凸顯中國傳統學問合一的特色。中國傳統絕不以資產、階級、背景、權力、政治地位分等級而是用修養及學問定等級,由小人到君子,君子到賢人,賢人到聖人,逐步提升。中國傳統學問的核心是生命成長的學問認為,「人者,天地之心也。」這不是人的自大,而是看到人的責任、人的莊嚴、人可能成就的事業,以及人能做人的自由及自在!於是,我們又回到原點。
撰文:葉少康
為2008北京殘奧會馬術比賽的香港代表,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創立「騁志發展基金」,以青年、殘疾人士、少數族裔等為服務對象,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他現時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同時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多項公職,包括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平等機會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