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去年簡介過新加坡如何推行社區調解,從而令社區變得更和諧。新加坡早於1998年成立首個社區調解中心,目的是提供經濟而有效的途徑解決社區糾紛。根據中心的資料,過去二十年處理超過九千宗個案,超過七成順利解決;而中心靠義工調解員來調解糾紛,讓居民達成雙方可接受的方案,節省不少時間和費用。
反觀香港,近年不斷升溫的民生、政治、經濟及社會等問題,已令整個香港變得不和諧,例如欺凌問題愈見嚴重,長此下去將令這片樂土變成焦土,特別對於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更會窒礙他們的成長。
除了近年推出朋輩調解,社區調解亦是不能欠缺的元素。筆者留意到早於2013年律政司《調解工作小組報告》的建議,已提出藉着舉辦以特定界別為目標的調解宣傳活動(例如針對工商界、社區、青少年及長者等的宣傳活動),推行廣泛的調解認知計畫,當中包括社區調解員舉辦多個調解工作坊,在社區推廣調解。如今回想,似乎是有點成效不彰,幸好坊間有些認可調解員,只收取一些車馬費,他們都無私地四處地到一些中學講解調解概念。
筆者早前有幸參加一所中學調解課程畢業禮,整個活動是由該中學與澳門一個扶輪社合作,並邀請了一群認可調解員為期八星期的調解講座。最值得感動的是,這所中學包括少數族裔的學生,能夠透過調解令他們將這個概念廣傳開去,有助共融的發展。畢竟,要令社區健康發展,除了相關政府部門的政策外,還要依靠民間力量推動,社區調解工作已經變得刻不容緩。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不論青少年或長者,與鄰居相處貴在自覺、互相體諒,如能守望相助,才能建立珍貴的鄰里情誼。筆者期望香港能夠盡快解決社會矛盾,重拾和諧氣氛。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