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憂未來開支增 利得稅不一刀切減低
(星島日報報道) 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迅即把香港的利得稅分為兩級,企業盈利二百萬元以下的利得稅率減半至百分之八點二五。但商界期望政府能把百分之十六點五的第二級利得稅率,下調至百分之十五。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就在「稅務新方向高峰會」表示,香港的簡單低稅率稅制「漸漸見到不足」,但因為本港未來開支「必然有加無減」,政府現階段不會貿然一刀切地全面減低稅率。面對歐洲及亞洲均有其他地方陸續減稅,陳茂波強調會一直留意外圍環境變化,「目前來說(香港的標準稅率)仍然是相當具競爭力」,認為毋須擔心。
政府昨日首度舉辦「稅務新方向高峰會」,有超過四百人出席。陳茂波致辭時表示,到了廿一世紀,環球政經格局產生變化,稅務措施逐漸成為各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手段,用作吸引投資者及支援產業發展,「香港簡單低稅率稅制的理念和制度,我們覺得漸漸見到不足。」他昨日未有解釋香港稅制不足之處,但指政府在考慮稅務措施建議時需秉持四個原則。
首個原則是措施是否具針對性,他以英國十多年前推出首一萬英鎊零稅率,導致新公司一年內大增四成避稅的情況為例,指最近提出的「兩級制利得稅」,限制每個集團只可提名一家公司,就是要針對性地將優惠集中在中小企。
其次是考慮稅務措施所帶來的經濟或社會效益,他指政府推出稅務優惠,「可以令相關產業發展從無到有,並能為政府帶來新的稅收」,如《施政報告》提出合資格科研開支可享三倍稅務扣減,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活動。
第三個原則是可操作性,除控制漏稅、避稅的風險外,陳茂波稱香港稅收行政成本約百分之零點五七,而低稅率亦令企業逃稅誘因較低,「我們絕不希望一步步將稅制複雜化,讓稅收的行政成本以至企業的合規成本,不相稱地大幅增加。」最後是考慮國際要求,他指,因應經合組織和歐洲聯盟近年關注「損害性稅務措施」,為免受制裁及聲譽受損,香港不能「自己顧自己」。
至於商界人士指政府擁有巨額盈餘,提出降低標準稅率,陳茂波則認為香港的標準稅率已相當低,並反駁巨額盈餘來自政府稅收太多的說法。他指房地產市場持續暢旺等亦是盈餘累積的因素,並指未來香港在醫療、交通基建、土地、房屋及社會保障等的開支有加無減,加上人口快速老齡化及要應付氣候變化,「要用錢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須保留一定儲備,應付經濟波動帶來的衝擊。
提議降低利得稅率至百分之十五的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在討論環節主講時就指陳茂波的說法「有少少閂咗後門,但希望唔會落埋鎖啦」,指利得稅稅率於九八、九九年是百分之十六,其後升至百分之十六點五,認為稅率有升有跌,促請政府兌現多年前降低利得稅的承諾。
政府昨日首度舉辦「稅務新方向高峰會」,有超過四百人出席。陳茂波致辭時表示,到了廿一世紀,環球政經格局產生變化,稅務措施逐漸成為各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手段,用作吸引投資者及支援產業發展,「香港簡單低稅率稅制的理念和制度,我們覺得漸漸見到不足。」他昨日未有解釋香港稅制不足之處,但指政府在考慮稅務措施建議時需秉持四個原則。
首個原則是措施是否具針對性,他以英國十多年前推出首一萬英鎊零稅率,導致新公司一年內大增四成避稅的情況為例,指最近提出的「兩級制利得稅」,限制每個集團只可提名一家公司,就是要針對性地將優惠集中在中小企。
其次是考慮稅務措施所帶來的經濟或社會效益,他指政府推出稅務優惠,「可以令相關產業發展從無到有,並能為政府帶來新的稅收」,如《施政報告》提出合資格科研開支可享三倍稅務扣減,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活動。
第三個原則是可操作性,除控制漏稅、避稅的風險外,陳茂波稱香港稅收行政成本約百分之零點五七,而低稅率亦令企業逃稅誘因較低,「我們絕不希望一步步將稅制複雜化,讓稅收的行政成本以至企業的合規成本,不相稱地大幅增加。」最後是考慮國際要求,他指,因應經合組織和歐洲聯盟近年關注「損害性稅務措施」,為免受制裁及聲譽受損,香港不能「自己顧自己」。
至於商界人士指政府擁有巨額盈餘,提出降低標準稅率,陳茂波則認為香港的標準稅率已相當低,並反駁巨額盈餘來自政府稅收太多的說法。他指房地產市場持續暢旺等亦是盈餘累積的因素,並指未來香港在醫療、交通基建、土地、房屋及社會保障等的開支有加無減,加上人口快速老齡化及要應付氣候變化,「要用錢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須保留一定儲備,應付經濟波動帶來的衝擊。
提議降低利得稅率至百分之十五的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在討論環節主講時就指陳茂波的說法「有少少閂咗後門,但希望唔會落埋鎖啦」,指利得稅稅率於九八、九九年是百分之十六,其後升至百分之十六點五,認為稅率有升有跌,促請政府兌現多年前降低利得稅的承諾。
Posted on 24 Oct 2017.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除舉辦峰會以貫徹與民共議外,更「重點出擊」提出兩級利得稅,爭取明年四月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