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 中美貿易談判枝節頻生,本港進出口持續受壓,貿發局再度下調今年出口預測,由上季料增長2%調整至收縮4%;第三季出口指數亦大跌9.9點,至27.4點,兩者數據均為10年前金融海嘯以來最差。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目前仍有約一半中國貨值未受影響,今年餘下日子的出口表現視乎談判進展,期望有所紓緩,並料明年再大跌的機會較低。
本港首七個月出口總額按年下跌3.9%。關家明表示,受到中美貿易戰及全球經濟放緩,已全面拖累港商出口表現,但跟新加坡、南韓等雙位數字跌幅相比,影響較溫和。他又指出,上月進行統計時適逢中美貿易戰互徵關稅再度升級,目前仍有約一半進口美國的中國貨品未受影響,全年實際出口表現將取決於兩國談判進展,期望有正面消息紓緩局面。
貿發局對本港全年出口預測,由年初的增長5%,繼上季下調,至增2%,現進一步再降至收縮4%。如該預測準確,將會是繼2009年跌12.6%後第二大跌幅。關家明指出,參照當年情況,由於今年低基數效應,故未來跌幅不會太大,甚至有望在年底錄得回升。他稱,除非今年錄得單月接近雙位數跌幅,否則全年出口收縮4%的預測大致不變。
美國將討論《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關家明表示,如通過有可能影響本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但由於本港出口至美國的貨品約90%是轉口,不視為香港貨品,故實際影響不大。不過,他指出,屆時將出現很多不明朗因素,例如其他地區或跟隨改變本港貿易地位,或令出口商不敢接定單,「大家最困擾唔知跟住落去係點,反而出現定局就有數得計,易做好多。」
至於貿發局編制的出口指數,第三季大跌9.9點至27.4,繼2008年第四季及2009年首季歷來第三低。貿發局大中華區助理首席經濟師曾詩韻表示,反映出口商普遍看淡前景。當局調查顯示,51.2%受訪港商表示貿易戰已對其出口表現造成負面影響,是去年爆發以來最多,其中最主要是受買家減少訂貨量,按季大升21個百分點至73.4%。
出口商亦對前景變得悲觀,認為貿戰繼續影響業務的由上季54.7%,升至61%,有信心不受影響的港商則由44.3%降至38.6%。為了應對營商問題,受訪港商普遍考慮發展美國以外的市場,達45.3%,其次為降低單價及轉移生產基地,分別為23.9%及23.4%。
香港工業總會早前亦訪問32個工業界別代表,獲反映今年最後一季定單不理想,部分廠商正部署在東南亞加設生產線,但受當地技術勞工供應和供應鏈結構等因素限制,風險亦不小。工總期望,在經濟下行時,銀行界繼續協助企業資金周轉、提供貸款,同時支持廠商開拓新市場,與業界共渡難關。
Tag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