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職趣事

辭職休息就等於懶 網民:香港職場對休息仍相當保守
03 Jul 2025

 

在香港,「休息」往往被視為一種缺乏上進心的表現。即使是在放假的日子,許多人也會感到必須要「過得有意義」,例如安排旅行、報讀課程、參與活動,務求令自己的時間看起來沒有白白浪費。然而,當有人選擇在職涯中短暫地休息幾個月,社會對此的評價卻常常非常苛刻。

 

不少人會將這段「空白期」與懶惰劃上等號,甚至不乏聲音指責這些人是所謂的「廢青」。而在人力資源部門的眼中,這種履歷上的空白也容易被解讀為不穩定、不可靠的表現,令人質疑其工作能力及適應職場的能力。於是,在聘用過程中,企業反而更傾向聘請那些即使在職場表現平庸、每天只是應付差事的員工,只因他們從未停止過工作。

 

 

有從業者分享,在曾經離職休息幾個月後重新求職時,不但被HR質疑其技能是否已經生疏,更被誇大地形容為「多年未工作」,令人感到無比沮喪。也有一些人表示,即使只是短暫的休息,也會引來上司對其工作態度的質疑,甚至將其歸咎為影響整體表現。部分打工仔更坦言,即使身處休息期,也會不自覺地產生內疚與自責,似乎已深深被「不工作即無價值」的職場邏輯所制約。

 

然而,也有聲音指出,真正重視人才的公司,會根據履歷與實際能力進行評估,而不是單憑有無空白期便作出判斷。有求職者分享到,自己在解釋空白期時,只需清晰說明當時是為了充電或重新定位職業方向,然後再拉回到對新工作的熱情與適應能力,往往就能獲得理解與肯定。

 

這些經歷反映出香港職場文化對「休息」的態度仍相當保守。在許多人眼中,長時間持續工作仍被視為最值得信賴的標準,而非是否具備真正的能力與熱誠。或許我們該重新審視這種文化觀念:在一個講求效率與創新的年代,真正的價值,不應該只來自於不斷運轉,而是來自於能否在適當時候調整、成長,並以更好的姿態重新出發。

 



好工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