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見偏差
同事W被老細召入房照肺,因為最近的項目出了狀況。老細大興問罪之師:「我一早就覺得有問題,你們無人聽我講,今天就出事了!」W當然感到不爽,心想:「老細根本沒有提過有問題,他似乎玩失憶 ⋯⋯ 」
同事S一向感覺同事F針對自己,妒忌自己上位上得比她快。有一次同事S從其他人口中發現,同事F發給大家一個重要電郵,竟然沒有發給他。他立時大動肝火,咬定她刻意忽略自己,另有圖謀,心想一於跟她玩到底。
上面這種事後孔明的思維叫Hindsight bias,又有人叫「後見偏差」,我就叫它「馬後炮反應」。在這種反應下,當事情發生,或者已經得知結果之後,人會認定自己對該事件已經有相當把握和預測能力,但事實卻不然。這種錯覺容易令我們造成過度自信,影響從過去經驗學習的能力,導致未來決策的偏差。
這種偏差有三重反應:
1. 記憶:
是一種腦海裏的資料整理,在這種限制下,人會選擇性地記憶,為了去肯定自己的「預測」或「洞見」。
2. 評估:
對過去的事件的檢討和學習。如果一味咬定用自己的論述和觀點,去解釋事情的發生因由,就容易以偏概全。
3. 預測:
總覺得自己預測的事,一定如此發生。可是,預測要透過多方面的考慮,而且所有預測都有「不可預知性」。
我會認為「後見偏差」很多時候是為了自我安慰,令自己感覺良好一點,特別是一些自信不足的人,他們往往不願多聽意見。我們或者可以試試持Benefit of doubt的精神:不清楚就不清楚,不了解就不了解,不肯定就不肯定。「我總有事情不知道」、「我唔一定啱晒」的態度,可以幫自己慢一點,冷靜一點,減少受情緒影響,自然發現更多新大陸,令人願意跟你分享多一點真心話和忠言。「學」與「問」,是分不開的。畢竟,老套的一句:「有早知,無乞兒。」
撰文:伍詠光
突破輔導中心助理總監。著有《工,唔係咁打!》、《戀愛出事的理由》以及《嘴巴失控了——青少年導師求生手記》(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同事S一向感覺同事F針對自己,妒忌自己上位上得比她快。有一次同事S從其他人口中發現,同事F發給大家一個重要電郵,竟然沒有發給他。他立時大動肝火,咬定她刻意忽略自己,另有圖謀,心想一於跟她玩到底。
上面這種事後孔明的思維叫Hindsight bias,又有人叫「後見偏差」,我就叫它「馬後炮反應」。在這種反應下,當事情發生,或者已經得知結果之後,人會認定自己對該事件已經有相當把握和預測能力,但事實卻不然。這種錯覺容易令我們造成過度自信,影響從過去經驗學習的能力,導致未來決策的偏差。
這種偏差有三重反應:
1. 記憶:
是一種腦海裏的資料整理,在這種限制下,人會選擇性地記憶,為了去肯定自己的「預測」或「洞見」。
2. 評估:
對過去的事件的檢討和學習。如果一味咬定用自己的論述和觀點,去解釋事情的發生因由,就容易以偏概全。
3. 預測:
總覺得自己預測的事,一定如此發生。可是,預測要透過多方面的考慮,而且所有預測都有「不可預知性」。
我會認為「後見偏差」很多時候是為了自我安慰,令自己感覺良好一點,特別是一些自信不足的人,他們往往不願多聽意見。我們或者可以試試持Benefit of doubt的精神:不清楚就不清楚,不了解就不了解,不肯定就不肯定。「我總有事情不知道」、「我唔一定啱晒」的態度,可以幫自己慢一點,冷靜一點,減少受情緒影響,自然發現更多新大陸,令人願意跟你分享多一點真心話和忠言。「學」與「問」,是分不開的。畢竟,老套的一句:「有早知,無乞兒。」
撰文:伍詠光
突破輔導中心助理總監。著有《工,唔係咁打!》、《戀愛出事的理由》以及《嘴巴失控了——青少年導師求生手記》(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Posted on 19 Jan 2016.
Tag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