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時代」即將踏入第四年,若要談「後新冠時代」未知是否言之尚早,事關除確診數字有所回落,病毒仍然在變種,各國政府已經採取跟病毒共存的態度去制訂醫療政策。
對企業而言,必然期待疫情盡快結束,及全球各地復常;然而,所謂「復常」,世界還是一樣嗎?單是科技在疫情期間扮演的角色,已經有十分重要的表現。疫情激化了部分仍處於起步階段的趨勢,如遠距辦公、綫上會議、綫上教育、綫上遊戲以及影音串流服務等;非實體接觸的技術也會跟着受益,如無人快遞、遙距醫療及電競等。此外,隨着遠距辦公對於數據傳輸的速度及頻寬有着迫切需求,5G也將得到推動,而相關的軟件及基礎建設需求也會跟着崛起,部分產業因加速數碼轉型而帶來更多機遇,開拓更多、更大的市場。只可惜,由於科技取替部分角色而令相關市場萎縮,商務會議便是一個例子,當中一些簡單的安排已經被綫上會議平台如Zoom、Teams 等替代,因而間接影響其他產業如商務旅遊。
新冠肺炎亦重新定義了可持續發展,即環境、社會按公司治理(ESG)相關的投資發展趨勢。社會大眾將會記住個別企業在疫情期間的所作所為,同時那些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並獲得員工、客戶和社區認同的企業將會受惠。同時,疫情也提醒我們,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仍然十分渺小。疫情讓我們明白了尊重自然的重要性,這將使得大家對於環境因素,如氣候變化的關注度來到一個新的水平。企業要明白投資者對持續投資的態度已開始改變,傳統思維如回報率並非唯一考慮。
此外,疫情期間亦示範了全球供應鏈是如何脆弱,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的全球化趨勢是如何不堪一擊,加上中美貿易戰效應,令供應鏈開始轉向區域化或本土化,更必須分散以加強應變能力,許多國家可能希望將製造業轉移回本國。在這個趨勢下,供應鏈的分散化勢必伴隨成本增加,企業必須決定是自行吸收,或轉移給消費者負擔。不論後新冠時代即將或已經來臨,企業必須未雨綢繆,為2023 年作出最好的準備。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