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進新的一年,加上等了三年跟內地通關的願望已經成真,深信不少本地大小企業都希望一切能夠復常。然而,不少經濟分析師已經提醒大家全球經濟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以美國為例,科技本應是疫情下的大贏家,偏偏自去年底開始,各大全球科技企業紛紛公布裁員計畫,電商巨頭亞馬遜行政總裁賈西(Andy Jassy)確認,計畫裁員逾一點八萬人,較亞馬遜內部人士此前估計可能裁員一萬人高出百分之八十,是美國科技企業過去一年規模最大的裁員。此外,臉書母公司Meta為應對收益下滑及行業困境,去年底公布裁員一點一萬人,約佔員工總數的百分之十三。至於Twitter於去年11月初啟動裁員計畫,裁員比例將近百分之五十,約三千七百人,以求改善推特面臨的虧損和債務問題。
彭博社指出,美國科技行業正以接近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速度裁員。經歷2020年初疫情早期裁員潮後,科技企業受惠於電商業務及遙距工作蓬勃發展,曾大舉增聘人手,如今又隨着經濟前景轉弱而大幅裁員。另一方面,根據人力資源機構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 Inc數據,美國科技企業去年11月宣布裁員五萬二千七百七十一人,是2000年有數據以來最高。美國科技企業12月裁員回落至一萬六千一百九十三人,而全年裁員達九萬七千一百七十一人,按年增百分之六百四十九。
常言道「花無百日紅」,不少分析均認為未來經濟形勢不明朗、能源價格上漲、美元急劇升值等,都是科技企業紛紛大規模裁員的外部原因。電腦等個人消費電子産品的需求也在下滑,故此蘋果及三星有可能調低未來智能手機生產數量。據高德納諮詢公司數據,去年三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同比下降近百分之二十,創二十多年來的最大降幅。數碼廣告市場也不再順風順水,相關硬體企業,如蘋果公司針對廣告追蹤功能推出限制措施,政府對獲取用戶隱私資訊加強監管,經濟低迷導致廣告商削減開支等,都對以數字廣告業務為主的互聯網公司造成沉重打擊。過去三年,美國科技公司缺乏規劃和遠見,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特定時期,對業績和股價增長趨勢估計過高,致使員工招聘規模超過了實際需求,間接導致是次裁員潮。 是次裁員潮雖然集中於科技企業,但由於全球化效應及供應鏈的密切聯繫,筆者深信對其他行業帶來的影響將會逐漸浮現,本地企業亦應密切留意,作好最佳的準備及最壞的打算。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