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 晦氣地呻了一句「我是否應該辭工」,之後就開始滔滔不絕地抱怨她在工作中的不快反和委屈。她覺得同事總是在排擠她、針對她,同時她又怪責自己不懂得與人相處,為此感到很難過和無助。
「這種情況和感覺在之前的工作環境有出現過嗎?」
她有點激動地說:「都一樣。他們都總是不喜歡我。同一樣的事情,只會針對我,但就願意寬恕其他人。我這種只是沉默不出聲的人,往往只會被人欺負。」
「既然如此,你願意鼓起勇氣表達對他們的感受嗎?」
Laura想了一想,慢慢道出了她內心的想法:「我怕他們會不喜歡我。因為我很介意別人對我的喜惡,所以我一直只會保持沉默,不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寧願自己受委屈。」
「這些擔心和委屈的感覺,平時會跟甚麼人傾訴?」(諮詢師嘗試尋找她的外在資源)
「我有跟丈夫提及過,但他就是不理會我。至於朋友就更加會晦氣地回應『工作就是這樣啦!』」 「當丈夫對你有這種反應時,你會怎樣回應他?」 「我們都曾經因為這類事情爭執過,早幾個星期甚至擾攘着要離婚!」
「那麼後來怎樣處理?」
Laura微微嘴角向上,「我於是提議大家慢慢Pillow Talk。我們從這次經驗學懂了溝通時應該減慢說話的速度。當大家慢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雙方就會變得較容易理解對方的感受,同時亦會減少被攻擊的感覺。當然我自己亦可從中減少了很多衝口而出講錯說話的情況。我們的關係亦都因為多了溝通而慢慢地改善下來。」(Laura被引導察覺到她的成功經驗和內在資源)
「這樣看來,丈夫並沒有因為你表達個人的想法而引起不滿,或不喜歡你?」(提升之前錯誤認知的覺醒)
「沒有呀!因為慢慢地表達意見,對方就會較容易接受跟自己不一樣的看法。而且我亦可以避免了以往經常衝口而出的陋習。」
「你這次勇敢地提出Pillow Talk ,不單只改善了與丈夫之間的溝通方式, 亦同時增強了夫妻間的了解,而且似乎有很明顯的成效。」(賦權, 聚焦於Laura的正面解決問題能力)
「是,我丈夫都盛讚我改善了處理矛盾位的技巧。還誇讚我變得更可愛」
「嗯... 這次處理矛盾位的成功經驗,顯示了你有很大的成長。你真是花了很多心思,時間和勇氣,主動地改善跟丈夫之間的關係。既然如此,你又會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改善跟同事之間的關係呢?」(賦權和擴展Laura的思想彈性)
Laura猛烈地點頭,「咦,你說得對。何故我沒有想到可以⋯⋯」
當備受負面情緒困擾時,我們很容易會第一時間考慮如何逃離問題。辭職本身可以是一個解決方案,但如果類似的情況一直在不同的工作環境都重複出現,而我們只繼續沿用以往無效能的解決方法,這樣相類似的問題亦只會惡性循環、周而復始。 另一方面,在備受負面情緒困擾時,我們也會習慣性地聚焦於問題上,甚至以偏概全,反而會忘記了自己本身已經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資源。 「尋解聚焦理論」給予我們一個嶄新的思維方法: 有時理解問題的始末唔一定等於改變,或者能協助解決問題。所以諮詢師故意忽略Laura情緒困擾的問題,反而針對性地確認她自身的能力 (inner resources)及潛能 (empowerment 賦權)。同時,再重點提醒被她忽略(或協助她發掘)自己其實原本早已擁有的解困能力,解決方案就會自然而然地由Laura自己確定出來。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