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最新分析,2023年應屆大學畢業生(22至27歲、擁有學士以上學歷)的失業狀況呈現分化,部分專業面臨明顯就業壓力。該研究基於美國人口普查局「美國社區調查」數據,涵蓋73個學科,顯示人類學、物理學及電腦工程等專業的失業率名列前茅。
《商業內幕》報導指出,有多達28個科系的失業率高於應屆畢業生整體失業率3.6%。其中,失業率最高的15個專業依序為:人類學(9.4%)、物理學(7.8%)、電腦工程(7.5%)、商業藝術與平面設計(7.2%)、美術(7.0%)、社會學(6.7%)、化學(6.1%)、電腦科學(6.1%)、資訊系統與管理(5.6%)、公共政策及法律(5.5%)、博雅教育(5.3%)、其他技術類別(5.0%)、英文系(4.9%)、經濟學(4.9%)與國際事務(4.9%)。
儘管電腦工程與電腦科學失業率不低,但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仍具備高收入潛力,初期年薪中位數約8萬美元,中期更可達六位數,與化學工程持平。求職平台Glassdoor首席經濟學家趙丹尼爾指出,這些專業依然具吸引力,關鍵在於其高回報的職業前景。
不過,科技產業自2022年中以來受疫情影響,整體招聘放緩。許多科技公司甚至縮減人手,包括微軟在7月初證實全球裁員約9,000人。根據Indeed平台數據,目前軟體與科研開發領域職缺數量,遠低於疫情前水平。
趙丹尼爾補充,科學類職位仰賴政府資助,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科研預算被削減,導致相關職業失業率上升。他建議畢業生積極利用人脈資源,包括校友及親友,並關注仍持續招聘的企業機會。
此外,紐約聯儲4月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應屆畢業生平均失業率升至5.8%,顯示年輕求職者面臨較大挑戰,尤其是首次踏入職場的新鮮人。雖然美國整體就業市場依然穩健,但新進人員的招聘明顯放慢,使得畢業生就業變得更加困難。
無論選擇哪個專業,大學生在考慮未來職涯時,應不僅關注興趣,也須審慎評估就業與工資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