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至今,整個香港瀰漫着戾氣和不滿政府的情緒。事緣政府早前希望修訂《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條例草案》,民間及媒體報道稱之為「逃犯條例」、「引渡條例」、「送中條例」,這個法律草案目的是向中國大陸、澳門和台灣等司法管轄區移交嫌疑人和進行法律協助,由特首林鄭月娥倡議。此提案基於「潘曉穎命案」,而現時香港法律無法向台灣移交疑犯,同時特區政府宣稱原有逃犯移交條例不包括中國大陸及澳門亦是「法律缺陷及漏洞」,因而訂定該條例。
是次修訂條例引發市民無間斷的抗爭、遊行,不滿的情緒已經到了臨界點。筆者有些朋友關心現時政局,不約而同地問到:調解,能夠解決現時的爭議嗎?坦白而言,以調解去處理目前的爭拗確實不易──雖然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標,都是為香港好,然而其餘適合調解的條件均不存在,因此最後政治事件可能唯有政治解決。
首先,不論政府或民間團體都沒有退讓的態度。政府沒有回應市民的訴求,因而令市民不滿情緒日益高漲。據了解,是次的爭拗由不同的團體自發,故此並沒有單一團體能夠作為代表,要找到有代表性的團體參與調解會議並非易事;再加上已經觸發眾多團體發聲,要找到有公信力的人士擔當調解員更是難上加難。此外,政府的態度似乎未能放下身段,與七百萬人的心在一起,因而很難與不滿的持份者開誠布公地討論。
筆者認為,和諧是城市和諧及社會穩定的基石。香港在過去二十二年,累積了太多社會矛盾及爭議,是次事件有人說是「完美風暴」,將多年來的不滿一起爆發出來。然而,大家要明白長期爭議的結果,只會令社會資源內耗,削弱香港的長遠競爭力。期望每個持份者循和解方向踏出一小步,團結起來,令整個社會重新起步,回復昔日「獅子山下」的香港。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