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互聯網及全球化效應,令各行業的競爭變得非常激烈,各大小企業為求生存,使用科技去協助轉型已經是不可替代的方案。有見及此,各科技機構都會定期發表一些相關的研究,從而令各企業作適當的準備。
早前Google香港第二年發表《智慧數碼城市白皮書》,顯示社會各界的數碼轉型步伐不一。調查結果顯示,整體消費者數碼指數(CDI)只見微升,反而五十五 至六十四歲受訪者出現較明顯升幅;儘管互聯網及手機網絡普及,卻只有30%本地居民視香港為智慧城市,僅次於東京及新加坡。調查又問及企業在數碼科技的投入情況,商業機構當中,93%大企業預計未來兩年會增加在數碼科技方面的投資,然而只有一半受訪中小企認同數碼化是公司未來的重要一環。此外,只有一半香港中小企認同數碼科技是公司發展的基本要素,低於深圳及廣州中小企(66%)以數碼為先的看法。
本地企業未就數碼轉型作出準備,原因很多,當中可能是資金問題,而更重要是他們可能未清楚了解數碼轉型帶來的優勢。事實上,香港並非唯一面對這些問題的國際城市:目前全球企業的數碼轉型情況並不理想,只有29%僱員認為在改善流程、吸引人才及業務創新上,他們所屬公司的數碼化發展成熟。
至於企業實現數碼轉型的最大阻力,就是缺乏領導層帶領實現全面而高效的數碼化策略,這個環球趨勢同時亦反映了包括香港在內的亞太區現況。企業領導層必須明白,數碼轉型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必要投資項目,若是未能實現數碼化將可能被市場淘汰。 市場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指出,於未來五年內,成功實現數碼轉型的企業若能完全利用數碼化的優勢,盈利可望大幅提升五成甚至更高。此外,這些企業亦能推動銷售額大幅增長,與仍未實現數碼轉型的同業相比,平均銷售增長將會高達2.5倍。由此可見,欠缺一個面向未來的數碼化轉型策略,成了不同行業CEO的一大隱憂。
數碼轉型,事在必行,但它並不止是技術上的問題,企業領導層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也是關鍵。他們要明確制定長遠的數碼化策略,以全方位改變員工及組織,令企業克服來自組織架構及心理慣性這兩方面的阻力,才可以成功部署合適的技術及ICT基礎設施,實現數碼轉型,成為高度可靠及靈活彈性、真正的數碼企業。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