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 中美貿易戰本已影響投資氣氛,加上本港示威衝突事件持續,進一步打擊市民的投資意欲,更嚇怕內地客來港。多名銀行界人士均指,受內外因素夾擊,該行的財富管理業務自下半年來生意慘淡,期間整體理財產品銷售額顯著下跌20%或以上,尤其股票相關產品銷量重創,又料若政經局勢持續不穩,不排除銀行業將出現裁員、凍薪潮。
有銀行人士直指,現時客戶風險胃納不高,大多對股票相關產品全無興趣,惟對債券類產品仍有問津。自7月至今理財產品的銷售額較上季下跌約20%,相信同業也同樣出現理財產品銷情欠佳的情況,原因包括客戶購買股票類產品後,如買了股票掛鈎票據(ELN),都會受近期股市波動影響而坐艇;因避險而買債的客戶,一般都會長揸債券,所以又鎖死了一筆資金。同時,本港社會動盪影響頗大,一來因本地客戶沒甚心情投資,且有客戶部署將資金調離香港;二來內地客因此暫不敢踏足香港,以至大大影響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相信依重中港聯動的中資銀行所受影響更大。
有銀行主管則指,該行下半年來的理財產品平均銷售額較上半年大跌超過20%,其中股票相關產品,包括ELN、股票基金等銷情更見重創,跌幅超過50%。在避險情緒高漲下,債券類產品銷情相對較佳,保險產品銷售跌幅較小。他謂,理財產品銷量短期急跌,其中受本地因素影響,「客戶根本不想出門」,加上近期確實多了個案將資金調離香港。不過,他認為令致客戶投資風險胃納大降更多是受環球因素影響,不少受中美貿易戰打擊的中小企老闆的個人投資意欲也因此大降。
有業界人士更以「超差」來形容近兩個月來的理財產品銷情,指主要是受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並香港社會動盪內外因素夾擊所致,眼見理財產品的銷售宗數較平時大跌三至四成。他又指,由於下半年來生意淡薄,該行已下令凍結人手,除非特殊情況才會填補已離職員工的職位,若情況未見改善,更不排除裁員。
據了解,有內地客佔比較大的中資銀行,已因應近期形勢部署削成本止血。業界人士估計,若本港現時面對的困境持續,末季銀行業或陸續出現裁員潮,而明年凍薪的機會相當高。事實上有個別銀行的部門主管在預算明年開支時,在員工薪酬支出部分已作了0%增長預算。
Tag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