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 本港企業受反修例風波及中美貿易糾紛影響,面對嚴峻挑戰。繼香港科技園及數碼港早前減租後,生產力促進局昨日宣布,即日起推出四項措施,包括就服務及場地減價三成及推出課程優惠,直至明年三月底,希望緩解中小企經濟負擔。另外,對於有指國企計畫加大在港投資額,市場擔心國企會加強控制香港經濟,將香港內地化,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認為是「過分憂慮」,指出任何公司都以公開公平方式在香港運作。
生產力局昨日宣布,即日起至下年三月底推出四項措施協助中小經渡過現時經濟難關,首三項分別為研發及顧問項目人員定價、測試服務人員定價及場地租借,均減三成費用,另一項為當局企業培訓課程「買三送一」,優惠適用於中小企及創業公司。
該局今日及昨日在九龍塘生產力大樓舉辦「中小企資助基金推廣日」,免費為中小企提供申請基金諮詢服務及分享會等。生產力局主席林宣武指出,本港當下營商環境困難,優惠措施希望可以緩解中小企經營負擔,扶助他們在經濟衝擊下仍然可以成長,而相關措施的開支,會透過當局減省開支支付,但不會影響局方的服務質素。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出席同一場合後,被問到有聲音指國企希望加強控制本港經濟,將香港內地化,他認為是「過分憂慮」,因為任何在香港的企業,都是以公開公平的方式運作,包括通過上市制度,而部分央企及國企在香港的歷史,還較很多本地企業還要久遠。
他又表示,近年內地大型企業較看重香港專業服務及在外國市場的優勢,很多跨國或大型投資項目的資金,都會利用香港作為商貿平台及財經中心,以作融資及善用相關專業服務,認為是本港的優勢。
邱騰華今日啟程前往美國,開展在三藩市及洛杉磯的四天訪問行程。被問到會否有政府高層游說美國國會不要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他指出美國是本港一個重要夥伴,兩地經濟聯繫龐大,美國亦清楚在香港賺取最大的貿易順差,屬過去十年當地賺取最大貿易順差的經濟體第一位。但他認為,每個國家、每個政府都必須尊重其他地方的情況,相信對外關係都是建基於互惠互利的情況,「我們要求全球不同國家、國會、政府不要干預香港本身的情況,我們亦不會提出干預其他地方的自身決策。」
Tag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