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個節奏急速、競爭激烈的城市中,不少打工仔在工作三數年後,難免會陷入一個職涯的「樽頸位」——升職無望、工作乏味、熱情漸失。不願每日都不開心地過活,應該如何打破這個僵局?專家與過來人建議,關鍵是由「心」出發。
1. 勇敢面對現狀:不安 ≠ 失敗
職場停滯並不罕見,但重要的是察覺問題並採取行動。有打工仔分享,雖然身處穩定職位,但五年來升職無望,熱情逐漸耗盡。他說:「唔介意OT、甚至減人工,只想搵返對工作嘅熱誠。」這一番話,道出不少打工仔的心聲。
當你發現自己長期停留於舒適區時,就應該審視現況,例如回顧過去最有成就感的工作經驗、升職的原因或轉職動機等,這些都能幫助釐清方向。
2. 避免成為「職場怨婦/怨夫」
在同一間公司工作多年,很容易因環境一成不變而對同事、工作模式產生厭倦感,甚至形成「負能量同溫層」。專家建議應主動與樂觀的同事交流,接納新同事,跳出小圈子,有助改變心態與職場氛圍。
3. 試新事物,開拓視野
不妨主動嘗試一些不同部門的小任務,例如行政人員協助公關部辦活動,或市場人員隨銷售部出外見客。這不但能增長見識,也有助了解同事面對的困難,從而建立更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4. 微小改變也能轉化心情
如果轉工未必是即時選項,不妨由生活細節做起。例如早一個站落車步行上班、下班後關機一至兩小時做回自己、或為自己設定小目標並給予獎勵。這些看似微小的行動,卻能在情緒上產生正面影響。
5. 行動勝於空想,主動出擊創機會
打破職場停滯的另一方法是主動出擊。有些人以為默默耕耘就能上位,但實際上,「自薦」才是升職關鍵。不要被性別、年齡或既定印象限制自己,有志晉升的員工應主動向上司表達意願,同時配合行動,如參與管理課程或爭取出外工幹,才能讓上司改觀。
6. 自我認同是成功的開始
很多人低估了自己對公司的貢獻。專家建議將平日的工作成果紀錄下來,從行動、成果到對公司帶來的效益。例如:「準時付款」這個動作可為公司節省成本,這樣的整理方式有助重建信心,也方便日後爭取晉升或轉職時作為證據。
職場樽頸位並非世界末日,只要肯定自己、突破既有思維,再配合實際行動,就有機會重拾對工作的熱情與目標。